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学院要闻
五育融合,育人育心--环境与生态学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
发布时间 : 2024-05-25     来源:环境与生态学院  文/图:周期 审核:胡娟   点击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决定在5月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

环境与生态学院坚持全面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密结合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发展趋势,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学院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校园积极向上的心理文化氛围,营造一种乐观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培育学院良好的心理育人氛围,提升学院师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从而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以德育心,提高育心品质。德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价值导向。学院组织东氿校区研究生参加江南大学第七期心理育人联盟系列活动“研究生人际交往”心理专题讲座;组织全院心理委员和宿舍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320“咱爱您”心理健康周开展“‘心’鼋有约,‘境’等你来”系列活动,“情深言轻,爱意浓”短视频录制,朴实的话语更是心灵深处最真挚的表达。“拥抱相宽,情谊深”,简单拥抱给予无限力量和勇气抚平内心的浮躁。通过系列活动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提升育心品质。

以智慧心,提升育心质量。智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和水平。学院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认真做好心理健康排查,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组织大一新生开展“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之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增强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组织东氿研究生开展320“咱爱您”心理团体辅导,在游戏中团队协作,挑战自我;举办心理沙龙读书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同学们畅所欲言自己的所思所想,治愈彼此。智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育心质量,两者相辅相成。

以体强心,增强育心意志。体育与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环境学院举办2024年春季运动会和“强健体魄心向党,砥砺前行共奋进”导学运动会,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承办江南大学“5·25”心理健康文化节校级示范项目“奔跑吧,东氿”——宜路繁花据点争霸赛活动,活动践行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让参赛者真正体验团队合作与竞争的乐趣。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不可分割,体育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疏解压力,增强育心意志。

以美润心,营造育心氛围。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协同发展的两个教育主体,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世界水日来临之际,学院组织“好水好景”随手拍摄影比赛活动,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举办“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之“五育润心,沐光同行”心理情景剧大赛,围绕当下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引起大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积极的力量;组织学院女教职工开展“情暖三月,巾帼花香”插花活动,一朵朵鲜花变成了美丽的插花作品,展现了大家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审美教育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平和他们浮躁的内心,营造育心氛围。

以劳健心,拓展育心途径。劳动教育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学院联合后勤管理处开展主题为“以壤韵生,以美润心”的土壤生态瓶制作DIY活动,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属于自己的生态瓶,在瓶中种植下自己心仪的植物,培养热爱劳动的精神,调节身心,呈现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组织师生党员一起走进江苏省茶叶研究所,开展导学文化育人“品味传统文化,开启茶香之旅”活动,学生亲手体验炒制茶叶,对茶叶进行手工杀青、揉捻,活动调动学生劳动积极性,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更亲身感受到传统手艺的魅力。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更好的认识自我,从而更好的探索自我和发展自我,拓展育心途径。

环境与生态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学院积极开展“5·25”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人人关注心理,人人注重健康”的良好学院氛围,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五育并举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活动照片

活动照片

活动照片

活动照片

活动照片

活动照片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910932

服务邮箱:see@jiangnan.edu.cn